一、个人简介
韩秀引,女,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10月生,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工组长,专职辅导员,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09临床医学五年制/六年制(53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9.3,复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
2010.3,复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
2011.3,复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
2011.12,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三、工作情况
学医10年,从教3年,在解剖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岗位一向爱岗敬业的韩秀引,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决定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而那时,她已是系里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和人体解剖学专业博士生,她的导师已为她创造好了各种条件,迎接她到美国深造……她放弃了很多人认为的“大好机会”,选择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辅导员。正如她所言:“辅导员对我有天然的吸引力,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人生解惑的乐趣远远要大于专业知识的传授”。
(一)解惑三习惯
1、三刻钟的班会教案。多年的专业教师经验,让她对45分钟犹如开关一样敏感,她的班会课总是不长不短地走到三刻钟停止。有人说45分钟太短,但为了这45分钟,韩秀引会花45小时甚至更多去准备,这是她做专业教师养成的习惯,走上讲台前的必然过程: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撰写教案、掌握进度,她的45分钟班会课总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在“软知识和硬知识”的主题班会中,除查阅文献、记录笔记之外,她还拜访了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和临床医师,用鲜活的素材让学生明白“软知识”和“硬知识”孰轻孰重?
2、十分钟的人生哲学。担任专职辅导员没多久,韩老师就跟系里申请担任兼职的专业课教师,很多人不能理解她的举动,考核又不在系里,何苦呢?因为她深知课堂是育人很有效的地方。课堂前10分钟,她总会与学生分享名人名言、社会热点、人生哲学。课后,学生与她分享更多的不是专业课,而是做人、做事的道理。2009年的夏天,韩秀引老师刚刚产下女儿两个月,就主动请缨给学生上课,因为每周都有理论大课,韩老师几乎每天都备课到深夜,备得不是她已经滚瓜烂熟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她那10分钟的人生哲学。由于刚刚生产完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韩老师一直烙下了腰背疼痛的毛病。至今,睡眠缺乏、长时坐立时,韩老师总免不了要被疼痛折磨一番。韩秀引老师正是用这种10+35的课堂方式,将“授人与渔”,和“授人与鱼”有机结合。
3、百分百地装着学生。在韩老师心中,学生是第一位的,她怀着耕耘的执着爱着她的每一位学生,她坚信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最有力的力量。她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每天与医生交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病情,更多的是学生的出勤和学习情况,因为刚好她的学生就在这个医院实习。在病房里,她几乎每天都排满了与学生谈心,母亲怕打扰她休息,不允许学生再来了,她还因此与母亲发生了强烈地争执。2012年的春节是韩老师母亲的65大寿,一听到还有8个同学没回家,韩老师放弃了回老家过年,邀请留校的学生到家里一起吃火锅、放鞭炮。她家里备着一套从筷子到锅碗瓢盘纯清真餐具,因为她班级有7个维吾尔族同学,每每过节,她总少不了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她的学生因传染病住院,很多人躲之不及,而怀着6个月身孕的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学生垫付医药费,天天早晚到医院探望,给学生送亲手做的早餐。6年多来,或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为了鼓励学生的成长,或为了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她花在学生身上的钱不下2万,很多人觉得她为了工作自掏腰包不值,可她觉得,只要利于学生成长就值得,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二)育人三境界
韩老师一直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一项事业、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为了辅导员工作,她奉献不已、探索不止,创新不断。她一直期望她的学生能够达到“与己为乐,与人为乐,与众为乐”的境界,这是她带班多年育人理念的凝练,很多学生也把它记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她也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方式来践行她的育人三境界。
1、与己为乐,是要让自己快乐,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此,韩秀引设计了《感知与偏好》心理测试体系,由此生成的人格曲线,学生的特点、长处、短处尽收眼底。她会耐心地为每一位学生分析优缺点,以及如何扬长避短。一位宿舍关系一直不善的学生听了她的分析,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室友对我有敌意,我的情绪稳定指数这么低,我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韩老师用科学和数据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学生的烦恼心结,在她的电脑里,她带过的197位学生的300多份曲线图和数据表完好保存着,这是她与学生谈心前必然翻看的材料,也是她对症下药、个性指导学生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2、与人为乐,要让身边的人快乐,要乐于助人、心胸宽广。韩秀引带过的三个班先后获得了“相亲相爱”的荣誉称号。现在所带的班级35%是少数民族学生,20%是留学生,这样一个背景迥异的国际班也在2011年获得了“最和谐班集体”称号。这不是偶然,这是她和她的学生建立的共同愿景,主要得益于她所设计的P2P(Peer to Peer)同辈互助团训活动。每次团训活动韩老师都会别出心裁地设计,总会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感动落泪。而韩老师却成为了这个活动主要受益者之一,她的学生学会了表达爱、付出爱,短信、微博,学生们毫不掩饰自己对韩老师的喜爱。P2P使学生体味到了助人和受助的双重乐趣,有效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理心。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带着“与人为乐”的使命,申请了P2P社团,将此乐升华为“众乐”。
3、与众为乐,让广大群众快乐。如何在医学生心中埋下济世为民、胸怀天下的种子是她育人的最高目标。她的学生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她的班级总被评为“优秀志愿者集体”。“牵手”、“一片净”、“绿野仙踪”,她所带学生在一个个志愿者项目中践行着“与众为乐”。特奥会、世博会,她班级的志愿者总是最多、最活跃。全班共同维系的“爱心小屋”,持续两年有余,直至医院搬迁被迫停止,累计参与达400人次,2万余字的爱心日志,受到复旦大学桂永浩副校长的好评和题词。上海教育电视台《学子》栏目慕名前来采访时,评价道:“现在缺的就是像你们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长期坚守的志愿者”。如今,她的很多学生已经工作在临床一线,而“微志愿”成为了他们工作中的一种习惯,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不论何时何地,哪怕只有微少的时间,乐善好施,不以善小而不为。
(三)指导三层次
学生的需求就是韩老师的追求,不同的学生育人方式也自然不同。“为优秀的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广大学生打下一根桩,为后进学生垫上一块砖”,是韩秀引老师的分类指导理念,她总能敏感地知学生冷暖,促学生发展。
1、为优秀学生打开一扇窗。她所带的学生中总能涌现出学术达人、公益达人等典型,所带班级曾包揽了全部的一等奖学金,本科期间有3人次发表了SCI文章,3名学生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生”,1名学生获得全国华侨基金会公益活动一等奖……她让纯绩点牛人从书本中走出来,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她奔忙疾走于各大实验室,为同学们感兴趣的课题寻找导师;她鼓励对管理很有兴趣的胡同学挑战自我,修读管理学第二学位;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树立贫而不困的信念,成为学生领袖、学业榜样,她班级的贫困生65%获得了国家励志奖。
2、为广大学生打下一根桩。这是一根理想信念之桩,韩秀引总是能把理想信念巧妙地融入到党团建设、主题活动、班会团训活动中,如“我的人生,我做主”、“面向西南(汶川)的心声”、“《心术》之医德医风”、“民族团结之我见”等。她所带支部的学生申请入党总是很积极,班级的党章学习小组氛围也总是很热烈。她的班级有75%的人担任学生干部,她说:“只要学生有热情、我肯定会给他一个舞台”。所以她的班级里总会出现“安保委员”、“学术委员”、“国际使者”等奇怪的干部。她将第一课堂常用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第二课堂熏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下学生心中的理想信念之桩。她所带的09临五把“相亲相爱、民族团结”诠释得淋漓尽致,平时少言寡语的少数民族学生都被打造成民族文化的积极传播者,60%成为学生骨干,70%获得奖学金,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在总结中写到: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借用医学杠杆扛起民族团结的大旗。
3、为后进学生垫上一块砖。问题学生倾注了韩秀引无数的心力和心血。韩老师最害怕深夜电话铃响,这可能是学生遇到了困难。她也最欣慰学生能第一时间跟她联系,这说明学生信任她、渴望得到她的帮助。在她刚刚生下女儿一个月,就接到一个离校2年的学生的求助电话,她不顾自己身体虚弱,坐车1个小时去与这个学生会面。之后的一个月时间为了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她都没有时间去照顾因早产寄养在医院的女儿。韩老师就是这样为着学生,无声的、不计回报的付出。她曾在深夜2点去寻找失恋的刘同学,她曾一个月找自闭的王同学谈心12次,她曾与患精神分裂症的古同学朝夕相伴,她曾让患网络成瘾的王同学浪子回头,她曾借来显微镜利用午休时间帮李同学补习。……一位忧郁的少数民族同学在她的帮助下重振旗鼓,他说:“韩姐,你是真主派来的,我会遵照真主的意愿牢记你的话”。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医者,拯民于水火之中,治患于衽席之上。放弃专业踏上辅导员之路,韩秀引从未后悔过。从她做辅导员的第一天开始,就决心助医学生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6年多来,她播种着爱,耕耘着爱。她用自己对辅导员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如雾海中的航标灯,如湍流中的踏脚石,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也感染着她周围的同事。她把辅导员当成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用自己的勤恳和执着抒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片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