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王莎,女,汉族,中共党员, 1982年10月生,2007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07年7月-2010年7月年任湖南大学金融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450人)辅导员、团委书记;2010年7月至今担任金融与统计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团委书记。
二、获奖情况
2009.12 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 三等奖
2010.12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先进个人
2011.8 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
2012.3 “金大团”博客荣获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最佳博客”、“最佳合作奖”、“优秀博客奖”“优秀博文奖”.
三、工作情况
2010年8月31日,作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的一名普通辅导员的王莎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视频接见,这源于她另一个特殊的“博”导身份。王莎是资深网民,和大部分学生一样爱写博客、玩微博,但更爱用博客、微博和学生分享心情、引导思考。她所创建的金融与统计学院“金大团”团队博客,聚力青春,“博”导人生,倡导公益,成为学生们心灵的港湾。短短4年发表博文1100余篇,博客访问量突破690000余次,访问人数达到20000余人,回复评论量已达62000余次。2012年,“金大团”博客荣获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最佳博客”、“最佳合作奖”、“优秀博客奖”、“优秀博文奖”等殊荣,王莎也被大家称作辅导员“博”导。
团聚青春:线上线下思想引导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挑战,深受学生喜爱的博客激发了王莎的灵感,2007年12月,她和学生干部骨干创建了“金大团”团队博客,开辟的14个版块涉及思想建设、心理辅导、专业学习、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多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圈内圈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
一是思想聚力青春。“金大团”有自己的团徽、团服,并制定了《工作手册》。在建设过程中,王莎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通过走访、电话、书信和网络争取多方支持,学院领导、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学生家长都被她邀请撰写博文。院长杨胜刚教授的《今天的大学教育是否还能培养出肖钢》(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系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78级校友)告诉本科生:正确看待大学教育,人才最终要靠自己和社会的共同培养。深受学生喜爱的乔海曙教授一篇《梦开始的地方——写给11级的学弟学妹》,亲谈当年军训体会,从军训引申说起,告诉90后学生到怎样度过大学;毕业学子朱聪彪的《叫我如何不爱你——我的三年团学生活》讲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成长经历。
二是时事舆论引导。通过博客,王莎对学生关注的时事动态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如奥运会、学习长江大学救人英雄事迹、人民币升值、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以及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点开展线上线下讨论,正确引导。《纲要》征集意见时,她将同学们的建议整理成10余篇2万余字的《团团谈教改之热点问题》系列博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学里面,最最可贵的,就是里面的人。”“高考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个系统工程!”线上线下参与讨论900余人次,提出建议177条,内容涉及教育公平、高校去行政化、高考制度改革、教师待遇等。
三是学习服务指导。提供切实的服务和辅导是博客生命力和延续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博客,四年间为学生提供教育与就业服务信息1100余条,对同学的疑问和答复进行及时的回复,并通过线下的经验交流、问卷调查、跟踪服务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她组织“明星前辈交流会”,介绍考研、创业、留学等经验;《大学,你真的知道该怎么过么》、《提高复习效率,让你的“小宇宙”考前爆发》、《相约常青藤,学习在哥大》等精彩博文让许多同学把“每天看金大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博文《湖南大学北校区自习室大盘点》对学校每个自习环境从自习人数、环境特点、管理服务情况等方面进行优点缺点分析,获得值得大家参考的“星级”综合评定,点击量过千,留言逾百。
博“导”人生:圈内圈外朋辈辅导
倡导朋辈辅导是“金大团”的特点。“心灵导航”、“岁月流金语”等心灵辅导、激励成长的300余篇博文用身边的典型感动学生、教育学生。《我眼中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的青春像旗帜一样飘扬》、《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等博文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新生提前入圈。王莎将新生即将在报到、入学、大学学习生活等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学在湖大、学在金统》、《解密北校》、《11级新生吃喝、游玩、起居、学习在北校》等几十余篇博文对大学生活进行诠释,并进行在线答疑;她还对志愿者进行分期培训,制作了《新生入学手册》。不少新生通过“金大团”提前了解大学环境,与学长学姐进行及时沟通,入学后迅速调整心理状态,融入大学氛围。
二是博文传情入心。09级的周同学来自浙江,长沙的高温和高强度的军训再加上饮食等不适,她感到孤独无助,抗拒军训,甚至想弃学回家,于是把这一情绪流露在“金大团”博客的约稿中。细心的王莎在审稿时读到了她文字,便自称来自浙江的“学姐”在线和周同学交流,并不断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为周同学排疑解难,让周同学很快从新环境的不适中走出来。一篇《90后说相思》记录了她的这一段心路历程,更多的同龄人在她的期盼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开始去寻找新的目标。
三是班团扎根入网。博客“团团有话说”版块,成为学院优秀党团支部、个人展示班级特色和个人风采的平台。全院先后有10余个党支部、45个团支部、80余名优秀党员、团员在“金大团”闪亮登场,《90后宣言之***》单篇博文点击率超过5000余次,回复量均超过100,各党团支部和个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博客的建设,产生了归属感,这张无形的“情”网联系着各个基层党、团支部和优秀学生个人,团组织有了新的阵地和向心力。
志愿接力:校内校外公益先导
“公益”是“金大团”的一面旗帜。王莎利用博客、微博,牵手校内外公益组织,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感恩,敢于担当。博客团队成员中也先后涌现出“全国挑战杯金奖获得者”、“湖南省优秀党员”“湖南大学十佳学子”等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
一是牵手社团感恩接力。“金大团”在网上发起志愿者行动,牵手学校公益组织湖南大学寻亲献爱网、滴水恩公益创业社团、湖南大学阳光交通协管及校外公益组织长沙红十字协会、起音听力康复中心、雨花区福利院、爱丽康复中心,编织起的一张校内校外感恩接力的爱心网。甲流肆虐之际,“金大团”举行了以“抗击甲流,从我做起”的口罩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所得慰问福利院;面对西南五省的干旱灾情、面对玉树灾情,“线下”志愿者团走进闹市街头汇集爱心,设点募集善款近万元;2009级学生张同学遭遇车祸,家中贫寒,无力支付医药费,王莎通过“金大团”及时联系老师、校友,协助班级在全校呼吁同学们捐款,筹集善款2万余元。她与学生干部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公益带来的快乐,体会善心带来的感动。
二是微博助力爱心接力。2010级的黄同学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后,在网上用近似绝笔的口吻写下了一篇日记。王莎看到后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不断鼓励黄同学,并发表博文《爱心紧急招募令》,爱心账户的开通、寻求捐款的消息也在金大团新浪微博上发布,得到校内外爱心人士的广泛的关注,短短几天募集善款近3万元。虽然这笔资金对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而言微不足道,但却在无形之中给了她继续坚持治疗不放弃的希望和感动,金大团微博也将进展进行了全程跟踪,最终黄同学骨髓移植成功。
三是“大手牵小手”志愿接力。王莎所在学院与石佳冲小学已携手共建25年,2007年王莎通过微博了解到小学图书室书籍破旧几乎无书可读时,克服重重困难,联系市政府,申请经费支持,支援石佳冲小学图书阅览室建设。她通过院学生会、利用金大团博客和微博,在园区设点广泛募集同学们的闲置书籍,为石佳冲小学图书馆新增图书近万册。她还组织校外辅导员团队为孩子们设立了篮球小组、小记者组等课外活动小组,带领孩子们参观大学校园、岳麓书院、感受学术氛围。石佳冲小学现已正式挂牌成为学院志愿服务基地,受到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媒体的关注。
有着多年的辅导员“博”导实践的王莎,十分注重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她以“利用团队辅导员博客开展思政教育”为研究方向,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课题1项,主持2010年教育部思政司委托项目子课题研究1项、主持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子课题研究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校级党建课题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并于2010年8月在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自从有了这个公共交流平台,我每天都被这些文字感动着,收获着其中的温暖和幸福”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