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历
崔昌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农学和法学双硕士,副教授。1999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海南大学环植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
二、工作情况
每一位奋进求索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格言,崔昌华也不例外。在辅导员工作的道路上,他一直坚持“用爱和责任对待自己的事业”。14年的风雨,14年的韶光,14年从未改变的是他对学生那份厚重的情谊和责任。
“他们应该比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和崔昌华聊天的时候,当问及他的工作信念,这位来自江西农家子弟发出的最平实的声音,话语时的神态,平静、深邃和坚定。为了守望着这心底最热忱的信念,他不随波逐流,也不凌空虚蹈,他是个务实主义者,做应然之事。14年辅导员生涯,他说:“我做的最成功的事,就是对学生好”。
这个老师有“110”一样的速度
他带过的学生起初都有种错觉,崔老师和他们居住在同一栋楼。因为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楼道、草坪或宿舍看到他,和学生谈心、开玩笑,或是和学生一起坐在地上看球。其实崔昌华的住处离学生宿舍有近10分钟的路程,但他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慢慢的竟成了习惯。学生有问题、有困难找他,一个电话、一个留言,不出一小会,崔老师就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同学们都说,崔老师的速度和“110”一样快。
他的速度真的很快,一位女生因情感受挫而欲轻生,留下一条短信上了火车,准备在西安结束生命,是崔昌华把她从长沙站截回,给她鼓励和勇气,让她找回自信,如今她已结婚生子,生活其乐融融;一位学生意外受重伤,他凌晨2点赶到10公里外的医院,协调进行抢救,并垫付6千余元的医药费,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通通急促的电话,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一条条感激的短信,这都是他生活中的小片段。他习惯了快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如同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节奏明快,复杂微妙,但又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是一位没被30万年薪请走的辅导员
他速度快,心也实,心里装着的都是学生。他认为,作为辅导员,只有真心对学生好,才能真正打开学生心扉,赢得学生信任,有效教育和引导学生。和崔昌华在一起,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身上并没有厚厚的笔记本来记载和学生交流谈心的次数和内容,但当你问及他曾带过的某一位学生,他能脱口说出学生的籍贯、学习生活习惯和特点;毕业多年的学生打电话给他,他能快速、准确地喊出学生姓名。但崔昌华并非过目不忘、博闻强记,他常忘记老婆交办的事情,好在老婆理解,常常一笑了之。2012年末,他随团带学生到上海参加一个全国竞赛,休会间隙,大家拉他逛南京东路,在一个饰品柜台前,他给老婆买了一件小饰品,说结婚12年这是第一次记得给老婆买礼物。
他心里装着的是学生,放不下的也是学生。2008年上海一家企业看上了他,给出30万年薪、一套房、一台车的优厚待遇,请他出任长沙地区的老总。他婉拒了,虽然当时他月薪只有4000元。大家不解,问他原因,他闪烁其词:“辅导员工作稳定……”14年来,有许多机会,可调换到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更好的岗位,但他都拒绝了。巴尔扎克说:“一种未完成的使命会使整个人生默然失色。”他牢记着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对工作的爱始终如一,对学生的爱始终如一。
他永将欢乐建立在学生有个好前程上
他带的是农科类专业,是全校高考入学分数最低、调剂率最高、第一志愿人数最少的专业。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基础,崔昌华费尽心思。他通过学生党员、学习尖子结对帮扶正学风;争取校外近30万元赞助,支持学生实践和校园活动,为理论结合实践创造良好条件;倡导设立爱心圆梦基金,建设勤工助学爱心岗,鼓励学生自食其力、历练成长;狠抓“挑战杯”竞赛、科研训练计划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分层分类体系,先后建立校外实习基地32个,与省内外28家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按照学生成长规律,以系统化的主题活动设计和项目化运作机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经过不懈努力,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获得国家挑战杯一等奖的王光旭;首个创办中国农资猎才网的冯剑玲;大三跳级成功考入硕士研究生的谭小勇……。谭小勇感慨,若不是崔老师想必我不会跳级考研,想必我现在也不会来到贵州烟草专卖局。
数度草木枯荣,几多日升月落。崔昌华以他对学生和学生工作的满腔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14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奉献。他说:学生有个好前程是他最大的欣慰!
他是名副其实的学生指导方面的专家
从辅导员、团委书记到党委副书记,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崔昌华在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两条发展路径齐头并进。他大学读的农科专业,为适应辅导员岗位发展要求,他先后考取了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海大的植物病理学专业两个研究生,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还先后参加了KAB创业教育、全球职业规划师等认证培训,提升自己专业化的素养和能力;努力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出书2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多项奖励。
在就业指导方面,他总结一套秘籍——“知企业之需,固职教之基,强求职之术”,提出院企、院所、院地三元协同的育人理念,开展院企合作办学,定期了解用人需求;巩固学院职业指导教育,注重实践锻炼;强化学生学习,练就扎实本领。他带的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由起初的60%提升到96%以上,升学率、签约率大幅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改善,连续3年学校第一,连续两年获学校就业标兵单位。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他在学生工作善于合理分析、研究,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和引导措施。实践是内化道德知识最佳的途径,帮助别人也就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那些基本的道德内容就会变成学生们的习惯,让更多学生发自内心热爱农业,选择农业。“对于内心那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天性,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色彩,它就那么自然而然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言谈举止一个细微改变的源泉。一幅漂亮淡雅的田间山水画,一首美丽动听的热农人之歌,在不经意间,悄悄的进驻心中,再也不会消失。就在你欣赏认可的一刹那,接受了,而且是情不自禁接受了。”现就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汪晓雯坦言,她对农业的热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崔老师从大一时候传达给她的正能量。
每一次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是点燃梦想的燧石,每一次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是驱散阴霾的七彩虹谱,每一个尊重的拥抱都可能是坚定前行的精神圭臬。14年,近5000个日夜,崔昌华尽心、尽力、尽责的履行着一个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传递正能量,为他心中坚守的那个信念——他们应该比我们生活得更好!
三、获奖情况
14年获奖40项,6次校考核优秀,省级及以上13次:2012年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被海南省委评为“省优秀党委工作者”;2002、2005、2011年3次海南省教育工委评为“省教育工委系统优秀党委工作者”;2010年获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年撰写的论文获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海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撰写的论文获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研讨会三等奖;2001、2002、2010年3次被评为海南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2年被评为“海南省优秀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