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网络大V”,用时评引领正气,百万字网文,字字凝结他爱岗爱生的心血;他是青年画家,用画布绘出匠心,每一幅画卷,都缱绻着他对生命的爱恋。用奉献礼赞教育事业,用勤奋践行职业誓言。不问收获,一心耕耘,他就是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
从事辅导员这个职业,不是我研究生毕业后才进行的选择,而是我上大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准备与实践。七年的学习让我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十年的努力工作让我有机会作为辅导员年度人物与大家分享工作点滴。
一、坚守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做网络思政不是跟风,更不是讨巧,而是认同与坚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而互联网又是舆论的聚集地。在网络阵地上占领有利位置,打赢青年人才之争的战役是我做网络思政的目的。2006年我建立博客,大家叫我博主;2011年入驻微博,受邀成为首批时评团成员和选拔条件极为苛刻的头条文章签约作者,大家叫我“大V”;2016年建立“家画佳话”公众号,一下子就成了圈里的“网红”。但我丝毫没有感觉到“红”,而是更大的压力。白天工作,深夜“码字”成了新常态。和所谓“网红”比,我更像是个“网拼”,这个“拼”是我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如今我的公众号受到了不少同行与同学的关注,中国大学生在线开设“家画佳话”专栏,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连载我的文章。我热衷于新媒体阵地建设的目的并不是要当“网红”,而是在青年朋友中传播正能量。
十年前写网文在有的人看来是不务正业,自找麻烦。但是从1个粉丝到百万阅读,我用投入积累成今天的局面。有很多人问我经验,其实我希望朋友们问我的不是经验,而是关注我怎样在努力。我开设“答学生问”栏目,学习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无一不答;我能成为网络评论员是来自于百万字的写作基础,敢于发声的勇气;我的公众号后能周周上榜,是因为我几乎每天都看书或写作到凌晨,这些才是值得我骄傲的业绩。
二、为思政工作插上文化的翅膀
总书记说:“传承文化血脉、延续文明之根,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文艺工作座谈会、网信工作座谈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六次重量级会议生成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强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关键词。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每个节日都会选取话题与青年学生交流,撰写了《端午节里谈文化》《重阳节里谈孝道》等52篇节日随笔,以此为基础申报的《情深一网,节日随笔——新媒体 环境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获批天津市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如何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的结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文化创意产品。我带的团队“手绘联盟”创作的《我为校园添一笔》登上新华网、腾讯网头条;《天津建筑》被邮政局印成明信片公开发行;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原创47幅美术作品在教育部“两学一做”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三、与学生共成长
学生工作繁琐,事无巨细,“找辅导员去”是学生中的流行语,有人将辅导员比喻成保姆、救火队员等等,虽有失偏颇,但却隐含了工作的宽泛性、特殊性。党团建设、班级管理、奖惩勤助、心理咨询、社团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几百万奖助学金的评定需要在一周内完成;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下宿舍查安全卫生,到财务处拿学费收据,去教务处申请教室,我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止。
作为辅导员,我三次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提高业务;征战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学习经验;10年公开发表13篇论文,主持4项省部级课题和天津市辅导员精品项目,出版专著《心里的话——一个高校辅导员的网络微日志》。作为团干部,我在甘肃定西挂职锻炼一年,了解基层,将画展作品拍卖的14万元全部捐给希望工程,被评为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作为专业教师,认真上好专业课,美术作品7次入选各级美展。作为工作人员,我被召进天津市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展演团队,奋战东亚运动会与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这些都是我成长中难忘的经历。
2016年1月,“家玮碎碎念”作为一个板块登陆天津师范大学官微。其实这不仅是一个板块,更是一种情怀,碎的背后是对学生的关切,而念的则是我们对事业的执着。我想,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应该成为所有辅导员的“碎碎念”。